纺织服装周刊本刊记者-陶红
一代材料,一代装备,一代产业,先进材料是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的基础。为此,国家先进功能纤维创新中心不断推进理论创新、材料创新、技术创新、装备创新,坚持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定位,加强创新成果的工业化、工程化能力建设,加快技术创新和产业化应用,为中国轨道交通新材料领域合作修路搭桥、共筑平台,实现轨道交通新材料领域乃至全产业链资源的交流互通,助力中国轨道交通新材料领域及装备制造产业实现突破式发展。
10月12日,由国家高速列车(青岛)技术创新中心、国家先进功能纤维创新中心、青岛轨道交通示范区管理委员会、航材国创(青岛)高铁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联合主办2021中国轨道交通装备材料与技术创新论坛暨博览会在青岛博览城展馆N2-2会议室举办。此次论坛重点探讨高端装备相关材料领域发展的最新动向,推动多层次、多要素的联合协同创新,共同促进高端装备的创新发展。
中国航发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副院长张志国,青岛轨道交通示范区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刘昌鹏,国家高速列车技术创新中心副主任马展,航材国创(青岛)高铁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总经理宋晓辉,国家先进功能纤维创新中心主任王玉萍,新兴际华集团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徐建华,国家发展改革委产业司原巡视员、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原副会长贺燕丽,国家先进功能纤维创新中心顾问刘文科等领导嘉宾参加了此次论坛。
论坛上半场由航材国创(青岛)高铁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丁小明主持。
致辞
前瞻产业跨界融合发展新途径
青岛轨道交通示范区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刘昌鹏在致辞中表示,先进材料是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的基础,我国是制造业大国,目前正处在工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关键材料“卡脖子”问题还广泛存在,此次论坛的召开恰逢其时,有助于中国轨道交通新材料领域及装备制造产业实现突破式发展。
刘昌鹏表示,从“和谐号”到“复兴号”、从高速轮轨列车到高速磁浮列车,伴随着“青岛制造”的高铁、动车驶向世界,在中国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与新材料研究应用上,青岛轨道交通产业示范区牢牢占据着技术创新与产业链的制高点,在推进轨道交通领域创新发展上拥有巨大的潜力。当前,青岛轨道交通产业正在围绕科技创新、产业集聚等方面,加快打造全球轨道交通产业发展新高地,期待各方科技创新、产业链供应等团队来青岛创业发展,共同打造优良的产业发展生态。
新兴际华集团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徐建华在致辞中表示,此次论坛对全国乃至全球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意义,同时也为材料下游产业的转型升级,特别是高端制造提供强有力支持。
徐建华介绍道,近年来,新兴际华集团得到了长足发展,形成了冶金、轻纺、装备、应急、医药、服务等六大业务板块。目前,新兴际华集团立足于国家“保军”、“应急”、“民生”三大战略需求,致力于打造铸管国家技术策源地和军需产业链、应急产业链。
国家高速列车技术创新中心副主任马展在致辞中表示,希望此次论坛能够为所有关心并致力于提升我国高速列车领域技术创新能力的各界同仁搭建起一个沟通交流的平台,围绕材料科技,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进行跨学科、跨领域的技术创新力量融合,提升我国高速列车领域的核心竞争力。
据马展介绍,国家高速列车技术创新中心重点围绕材料科技、高速轮轨技术、能源与动力、装备智能化、运维与健康管理、导向运输系统模式多样化等六个技术发展方向,为高速列车领域提供开创型、引领型、原创型技术供给,是国家及中国中车在高速列车领域科技创新的重要依靠力量。
航材国创(青岛)高铁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总经理宋晓辉在致辞中表示,轨道交通材料产业和技术的发展,对推动技术创新、突破“卡脖子”封锁、支撑产业升级、推进建成高标准“安全、便捷、高效、绿色、智能”的现代化轨道交通运输体系、进入轨道交通强国前列和建设制造强国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今年也是国家第十四个五年计划的关键之年。宋晓辉表示,“十四五”是我国轨道交通装备材料产业发展极其关键的时期,我们要抢抓机遇期,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加快构建轨道交通材料产业生态体系及轨道交通材料技术体系建设。
报告
拓展新材料在轨道交通领域应用途径
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的发展,离不开装备材料的创新升级、技术水平的提升,产业与材料、技术互相促进、协同发展,多向渗透融合,全方面互通互联。在主题报告环节,企业研究员、院校教授分别带来精彩的报告,详细介绍了新材料研发情况和材料特性、轨道交通领域材料技术要求等,促进校企科研、需求的双向对接,助力推动新材料在轨道交通领域的应用途径。
中车工业研究院有限公司高级研究员章潇慧作题为“轨道交通领域材料‘十四五’应用要求”的报告,分别从轨道交通装备发展趋势、轨道交通领域材料技术发展方向,提出轨道交通领域材料技术呈现向高安全、高品质、高效率、高智能、低排放发展。
纤维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代表、东华大学教授张清华作题为“高性能聚酰亚胺纤维与轨道交通”的报告,介绍了无机高性能纤维、有机高性能纤维、金属纤维等高性能纤维概况,讲解了聚酰亚胺纤维的制备、干法纺丝技术原理,以及聚酰亚胺纤维的工程化研究和产业化。据介绍,用聚酰亚胺纤维纺制的面料具有阻燃性、热稳定性、保温性、耐紫外线和耐臭氧特性等,可应用于特种防护与紧急救灾、高温过滤、复合材料等领域。
在题为“新兴制动摩擦材料在轨道交通领域的应用与展望”的报告中,中车戚墅堰机车车辆工艺研究所有限公司材料工艺研发中心副主任夏少华重点介绍了铝基陶瓷复合材料、陶瓷基碳纤维复合材料;介绍了铝基陶瓷复合材料的主要制备工艺——真空铸造法、粉末冶金法、喷射沉积法、压力熔渗法,该材料具有轻量化特点,广泛应用于航天航空领域。
青岛大学教授夏延致作题为“海洋生物基‘安康纤维’应用于轨道车辆内饰的探讨”的报告,介绍了海藻纤维研究背景及简介、海藻纤维功能化研发、海藻纤维产业化及应用研究;详细介绍了海藻纤维阻燃性能研究、海藻纤维的抑菌机理及安全性、海藻纤维的防霉、防螨、消臭性能。
在题为“综合检测技术在轨道交通可靠性设计中的应用”的报告中,青岛海检集团有限公司技术总监王新才介绍了测试基础平台、轨道交通综合检测技术的应用。据介绍,轨道交通可靠性设计可提供电磁兼容、材料分析测试、环境可靠性、元器件级系统测试等定制化测试服务。
连云港市工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研究员级高工王士华作题为“碳纤维复合材料性能表征及试样试制”的报告,介绍了四大合作方向:一是提供检测与评价服务;二是合作开发与来料加工;三是共建开放实验室;四是股权合作发展。
签约
推进轨道交通跨行业协同创新发展
发挥各方所长、紧密合作、互利互惠,国家先进功能纤维创新中心积极促成合作,不断延伸合作领域、提高合作水平,实现资源共享,价值共享,成果共享,致力推进轨道交通跨行业协同创新发展。
会上,国家先进功能纤维创新中心和航材国创(青岛)高铁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签订战略框架合作协议;航材国创(青岛)高铁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和纤维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签订战略框架合作协议。
国家先进功能纤维创新中心主任王玉萍和航材国创(青岛)高铁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总经理宋晓辉签订战略框架合作协议。
航材国创(青岛)高铁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总经理宋晓辉和纤维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代表、东华大学教授张清华签订战略框架合作协议。
访谈
助推制造业迈向高端化、智能化
近年来,在轨道交通新材料的设计、研发、突破、创新方面,发改委等政府机构、东华大学等高校、新兴际华集团等综合性企业、国家高速列车技术创新中心等多方合力,形成政、产、学、研全面深入合作,助力中国的新材料突破创新、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的发展与新材料深度融合,共同推动制造业向高端化发展。
在专家访谈环节,国家发展改革委产业司原巡视员、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原副会长贺燕丽,新兴际华集团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徐建华,新兴际华集团科技部部长莫莉,际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夏前军,纤维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东华大学)教授张清华,国家高速列车技术创新中心副主任马展围绕“创新力·融合力·提升力”探讨了安全防护、军用装备等对未来纺织军民两用技术发展趋势和建议、应急救援产业发展、智能装备发展特种防护装备发展等对复合材料的需求,探讨了校企合作的建议和优势、轨道交通新材料技术创新推进策略、轨道交通产业高质量发展趋势和建议等。
专家访谈环节由国家先进功能纤维创新中心主任王玉萍主持。
谈及安全防护、军用装备等对未来纺织军民两用技术发展趋势和建议,国家发展改革委产业司原巡视员、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原副会长贺燕丽表示,国家一直很支持和鼓励纺织军民两用技术发展,“十四五”企业也可以重点关注国家产业政策,积极借助国家支持发展产业;此外,高性能纤维材料也要向高端化产业方向发展,除了风力叶片等领域,也要注重其在轨道交通领域的拓展应用;提高全产业链发展水平,要保证纤维产品质量的稳定性,满足下游企业需求,要创新研发纤维制品,要关注纤维产品的回收问题,要注重标准具体化细分化,要做好装备自主化等方面的工作。
谈及应急救援产业发展对复合材料的需求,新兴际华集团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徐建华介绍了应急产业的定位、应急物资装备保障的发展方向、复合材料在应急产业的应用。未来,应急产业对复合材料的发展需求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完善功能性,如透气性、疏水性、轻量化、抑菌性、防静电等;二是提升防护性,如耐蚀防腐、耐高低温、抗冲击打击、隔离隔绝等。
谈及未来轨道交通产业高质量发展趋势和建议,国家高速列车技术创新中心副主任马展表示,产业要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创新,无论是材料创新、技术创新、装备创新,还是各产业协同创新。为此,企业、产业需要重视以下三点:一是加强企业自主创新意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二是做好产业基础化研究,为企业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三是国家先进功能纤维创新中心积极发挥对内对外的协同创新能力,助力行业企业创新发展。
新兴际华集团科技部部长莫莉从四个方面谈了智能装备发展对复合材料的需求,一是注重提升装备性能;二是助力新材料减重,向轻量化发展;三是不断创新,注重新材料研发;四是搭建平台、助力科研能力提升。据介绍,新兴际华集团成立了新材料研究院和智能装备研究院,致力联合创新体系建设,助推行业产业创新化、智能化发展。
谈及校企合作的建议和优势,纤维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东华大学)教授张清华表示,一是关注校企双方合作需求,找到适合双方的合作、有应用前景且能突破技术难题或科学问题的项目;二是建立互相信任的合作关系。只有建立良好的校企合作关系才能实现强强联合,有效助力产业发展,不断完善国家创新体系。
针对特种防护装备发展对复合材料的需求,际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夏前军表示,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推动了复合材料的广泛发展,现阶段复合材料在军需方面和应急救援领域均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这也对复合材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多样性、功能性、轻量化。未来,产业发展趋势更多的是融合创新——产业上下游融合、跨领域融合,以此形成良性的竞争环境,促进产业健康发展。
12日下午,主题报告还在继续,下午场主题报告环节由纤维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东华大学)教授张清华和中航新材公司技术研发中心主任杨振波共同主持。
国家增材制造创新中心金属所副所长、西安交通大学材料学院教授张建勋作题为“增材修复与再制造技术及其在轨道交通装备中的应用”的报告;北京石墨烯技术研究院院长王旭东作题为“石墨烯材料在我国高铁装备前沿应用研究新进展”的报告;东华大学教授朱姝作题为“先进热塑性复合材料及其零部件全流程制备关键技术”的报告;威海光威复合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技术研发部部长李光友作题为“国产碳纤维复合材料在轨道交通领域的应用研究”的报告;旷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总工吴双全作题为“汽车内饰纺织品新材料新技术的开发与应用”的报告;上海凯赛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左骏作题为“凯赛生物高铁级周边应用介绍”的报告;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经理林森作题为“轨道交通车辆轻合金材料零部件的工程化应用研究”的报告;中航新材公司技术研发中心主任杨振波作题为“石墨烯、水性PVDC涂料在轨道交通工程中的应用及发展”的报告;中芳特纤股份有限公司质检中心主任于安军作题为“芳纶在轨道交通行业的应用”的报告。
立足当前可持续发展的需求,深入探讨不同行业企业、政府以及社会组织的可持续发展思路、创新商业模式、优秀商业案例和理念,促进跨企业、跨部门、跨领域的合作,共同解决可持续发展问题,实现合作共赢。未来,国家先进功能纤维创新中心将不断推进理论创新、材料创新、技术创新、装备创新,坚持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定位,加强创新成果的工业化、工程化能力建设,加快技术创新和产业化应用,坚持市场化建设和运作机制,坚持多领域、多方向发展,着力提升先进功能纤维产业在下游市场的应用程度,深化纤维产业与其他领域协同创新水平。
来源: 纺织服装周刊
相关资讯
- 时尚产业流通转型升级路怎么走?无锡这场圆桌会议带来实用指南
- 北纬40度再现百强海城新质崛起,数智服尚续写霓裳西柳电商传奇
- 起舞·织梦未来 | 数据看纺织,从限量供应到位居世界之首
- “AI+纺织”在行动|智能革新:AI 重塑纺织服装行业的未来
- 冲锋在前 ,一篇看懂浙江三门县冲锋衣产业集群蝶变之路
- 困难时刻如何破局?纺织机械行业高质量发展论坛讲的都是干货!
- 为兴城,打造更有活力的泳装产业新生态!
- 中国纺联会长孙瑞哲:强基固本立业,守正创新开局
- 畅通外循环,越南采购团走进中国轻纺城市场
- 数字赋能“智造”升级 我国工业经济稳中向好
- 张国清:扎实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因地制宜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 加大培育力度 财政资金精准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
资讯排行
- 2024河南时尚周开幕,叫响全民时尚季
- 打赢“生存战”,看日本纺企如何上演合纵连横
- 数字赋能“智造”升级 我国工业经济稳中向好
- 新质科技掀牛仔“绿”潮,行业首创靛蓝回用系统震撼发布
- 第八届中国纺织非遗大会将于11月在海宁许村举办
- 李强总理在新疆调研,走访昌吉溢达纺织等企业了解情况
- 工信部印发2024年度国家工业节能诊断服务任务,并发布《纺织行业节能诊断服务指南》
- 广州白马:五星级商品交易市场的领跑之道
- 绿色贸易成国际社会关注焦点 中国绿色贸易发展成效明显
- 中产协与欧洲非织造布协会在布鲁塞尔会晤并签署合作协议
- 全国39个铁路物流中心全部挂牌成立
- 中国纺联会长孙瑞哲:以开放开源汇时尚大美,以新质新力开锦绣新篇
- 北纬40度再现百强海城新质崛起,数智服尚续写霓裳西柳电商传奇
- 时尚产业流通转型升级路怎么走?无锡这场圆桌会议带来实用指南
- 中国已成为全球数字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