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交易网 您好,欢迎来到纺织交易网TEX86.CN !  [会员登录]  [免费注册]  [信息发布]
您当前位置: 纺织交易网TEX86.CN >> 商业资讯 > 详细信息
“湖嘉”春茧怎么了? ——浙江湖州丝绸协会会长、丝绸之路集团董事长凌兰芳谈原料之痛
相关专题: 资讯频道  纺织要闻 发布时间:2016-06-23
资讯导读:近期,有关浙江湖州和嘉兴两地茧质量差的照片和批评见诸报端和微信,由此引发了部分业内和社会人士的强烈反响。大家认为:“有4700年历史的世界丝绸之源出产的春茧质量竟然如此低劣。”而浙江淳安优质春茧收购刚一开始,其质量与浙江湖州和嘉兴春茧对比,相差悬殊,立刻引发诸多关注。大家惊呼,湖州、嘉兴的春茧怎么了?是什么原因致使两地的春茧质量下降?就业内人士普遍关心的问题,近日,记者采访了浙江湖州丝绸协会会长、丝绸之路集团董事长凌兰芳。

近期,有关浙江湖州和嘉兴两地茧质量差的照片和批评见诸报端和微信,由此引发了部分业内和社会人士的强烈反响。大家认为:“有4700年历史的世界丝绸之源出产的春茧质量竟然如此低劣。”而浙江淳安优质春茧收购刚一开始,其质量与浙江湖州和嘉兴春茧对比,相差悬殊,立刻引发诸多关注。大家惊呼,湖州、嘉兴的春茧怎么了?是什么原因致使两地的春茧质量下降?就业内人士普遍关心的问题,近日,记者采访了浙江湖州丝绸协会会长、丝绸之路集团董事长凌兰芳。

六因素致春茧质量下滑

记者:在您看来,湖州、嘉兴两地的春茧质量出现了下降,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凌兰芳:浙江湖州、嘉兴作为我国两大蚕茧生产基地,被誉为“丝绸之府”和“中国绸都”,有着悠久的丝绸历史,自远古以来,盛名不衰。如今的蚕茧质量却被称为“全国最差春茧”,平均收购茧价仅是淳安的70%,令人痛心。事实上,湖州、嘉兴两地的茧质下降,不是偶然现象,这种状况已持续了几年,只是今年的状况尤其严重。要说原因,我认为,6个原因导致两地春茧质量下降:

一是正常利益驱使。由于投入与产出不匹配,蚕农辛苦养蚕却连本钱都收不回来,因此茧农缺乏种好桑、养好蚕的积极性。

二是种养模式落后。千家万户老法散养蚕,无力推广先进方法,更无力推动在土地流转基础上的产业化、机械化种养,“刀耕火种”的种养模式与现代农业相距甚远。

三是要素挤出效应。湖州、嘉兴地处经济发达地区,城镇化、工业化进程快,土地与劳动力成本高,要素资源快速从低产出的行业中溢出,传统蚕桑、传统丝绸产业便是低产出的行业之一,这显然加速了行业衰退。

四是农业经济比较效益影响。湖嘉两地土地肥沃,俗话说“插根筷子都能发芽”,高产出的经济作物可选品种多,不像西部的贫脊丘陵和黄海的盐碱滩涂,仅桑适应,套种间种,以桑改壤,以桑造林,一桑多利。因此农业比较效益也让东桑不敌西桑。

五是责任主体缺位。“三农”现代化处在启动阶段,工商资本下农村和家庭农场还在摸索,蚕桑现代化种养的主体尚未形成。产业化的主体都缺位,哪来的鲜茧质量主体?这方面,西部广西、四川、云南等省区的部分市县及江苏的滨海两市(盐城、南通)要远比湖州、嘉兴做得好。浙江的主产区中,淳安要比秀洲、海宁、南浔好,德清的表现也可圈可点。

六是创新突破缓慢。产业化养蚕目前正在尝试的重大突破途径有两个,一个是饲料全龄育;另一个是机械条桑育。前者是颠覆性革命,但成本高、风险大,推进缓慢,有待全面突破。目前,丝绸之路集团走的是机械条桑育改良道路。科技进步是行业发展的驱动力,丝绸人要在蚕桑革新上下大气力。

产能过剩再次扭曲市场

记者:近日受春茧收购影响,生丝期现两市价格双双见涨,由此引发丝厂购茧、绸厂购丝的紧张情绪,您如何看待目前的春茧行情?

凌兰芳:此番见涨与前段时间的钢煤价格突涨类似,在“三去一降一补”的大趋势下谈不上行情刷新。这只是产能过剩“扭曲”市场信号的再次表现。

第一,无论出口或内需,丝绸的五大制成品类行情不仅没有好转,需求还略有下降。服装服饰、家纺(蚕丝被)去产能、去库存的任务很重,其他纤维替代真丝的势头还在延续,整个市场需求基本面对此波涨价没有支撑力。

第二,丝绸确有7年~8年的起落周期。有人认为从2008年秋至今差不多是应该走出低谷了,但眼下恰好与宏观经济“三去一降一补”重叠,与农产品价格低落重叠,与纺织服装总体需求低迷重叠,与外贸出口不畅重叠,周期回升不可能以此番春茧收购期间为转折。

第三,缫丝产能过剩。据估算,全国拥有14万吨生丝的缫丝设备能力,却只有7万吨生丝的原料供应(另外1万吨直接用作蚕丝被、绢纺)。由于东部蚕桑快速退减,广西主产区也受茧价、天气、蚕农意愿等影响,也有明显减产的趋势,官方统计数字与实际感受数字竟有20%以上的差异。西南(川滇)鲜茧产量能够维持但无大幅增量。2015年全国鲜茧产量约60万吨,今年春茧同比下降幅度更大,加上鲜茧丝暴增,又值今年收茧全面放开,鲜蛹+厂丝+副产还是有赚,一拥购茧,造成价格推涨。

事实上,2014年、2015年的春茧都存在价格上涨的情况,只是特征不明显,而今年“饮鸩止渴”的冲动更甚。在我看来,冲动归冲动,价格暴涨却不可能。除非鲜茧产量急剧下滑,比如2009年鲜茧产量55万吨,从而引发了2010年鲜茧价格的暴涨。

降本增效、创新时尚是出路

记者:在您看来,引发春茧质量下降、生丝价格上涨的根源是什么,其出路又在哪里?

凌兰芳:从目前来看,我国丝绸业面临的形势还是较为严峻,主要表现为:一是与其他纤维竞争,性价比日趋“笨拙”。丝绸的困难在于茧丝纤维的形成和获得,投入的劳动、消耗的资源、过长的周期使其性价比在与其他纤维竞争中不断败下阵来。二是产能过剩,竞相压价。三是低效种养、低效前道的现状迟迟未改变,与其他纤维的现代纺织工艺差距加大,困难加重。此局面不改变,丝绸产业面临的形势会更为严峻和复杂。

我认为丝绸的出路是“日出万匹、衣被天下”,一定要靠降本促销,创新时尚,舒适保健,才能走进寻常百姓家,被千家万户所喜爱。要实现这个目标,丝绸人任重道远。

丝绸出路在于一头降——降成本,一头升——提升竞争力,即蚕桑缫丝这两个消耗活劳动活资源最多的丝绸第一车间、第二车间要有重大革新,要通过产业化、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短程化等创新大幅降低成本。将来的发展方向是一产、二产相融合,即现代农业与先进制造在同一个农场里完成。设想一下,生态化机械化种桑+自动化车间化养蚕+智能化鲜茧化缫丝+短程化连续化织造,从种桑到坯绸都在同一个农场(工场)里完成,然后从物流出门到设计打样、印染缝制、个性订制、品牌推广的各个环节去,这才叫丝绸前道产业的转型升级顺利完成。另一方面,提升设计、时尚、工艺等性价比,也是提升竞争力。我们要让丝绸走到纽约、巴黎街头和百姓家里,前者是品牌国际化,后者是市场内需化。当时福特汽车从贵族奢享改为民众代步工具才有生命力,我们丝绸反而走相反道路,奢侈化、小众化,市场份额缩减了,产能过剩。

目前,丝绸行业正处在“产业革命”的前夜,而非时来运转的黎明,我们要正视行业现实。丝绸行业分化引发行业分工,促进行业创新,就必须涌现一批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模式,培养一批新专家、新工匠,只有如此,丝绸行业才会有不竭的生命力。


来源: 中国纺织报

我要申请开通成为会员
本文标签:
免责声明: 本站所有信息均来自网络和相关会员发布,本站已经过审核,如有发现第三者他人利用各种借口理由和不择手段恶意发布、涉及到您或您单位的肖像及知识产权等其他不便公开的隐私和商业信息时,敬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删除处理。但为此造成的经济或各种纠纷损失本站不负任何责任,特此声明! 本站联系处理方式:图文发送至QQ邮箱: 523138820@qq.com或微信: 523138820,联系手机: 15313206870。

浙公网安备 330603020000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