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交易网 您好,欢迎来到纺织交易网TEX86.CN !  [会员登录]  [免费注册]  [信息发布]
您当前位置: 纺织交易网TEX86.CN >> 商业资讯 > 详细信息
风雨物流路 十年大洗牌
相关专题: 资讯频道  物流资讯 发布时间:2012-02-14
资讯导读:中国现代意义上的物流业起步较晚,这是不争的事实。遗憾而幸运的是在其起步前后,正值我国正式加入WTO。说遗憾,是因为狼来了,而我们还


 中国现代意义上的物流业起步较晚,这是不争的事实。遗憾而幸运的是在其起步前后,正值我国正式加入WTO。说遗憾,是因为“狼来了”,而我们还没有准备好;说幸运,则是因为入世后的事实证明。外资物流对国内企业冲击力并没有此前人们预想的那么大,非但没有形成垄断,还形成了国内外物流企业共同发展和共赢的格局。
    这一格局具有以下两大主要特征:
    首先,加快了物流产业和市场的形成。某物流企业的一首广告歌曲,简单直白地说明了这一点:“飞机在天上飞,供应链来支配,这就是物流;流水线、各部件,准点到、守时间,这就是物流;把成本来控制,利润天天增,这就是物流;让碳足迹缩减,树环保新观念,这就是物流;该去哪就去哪,用高科技来实现,这就是物流;门铃响,响丁当,这就是物流……”这一切都让人不得不承认,物流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而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受益者。
    其次,推动了我国物流产业在一个高起点上发展。大家都知道,我国物流业发展的起点和现代化程度,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10年前存在的差距远比今天大得多。因此,入世伊始,中国物流业就迎来了首轮残酷洗牌,其结果就是:在UPS、DHL、TNT、马士基等实力强大的外资物流企业的高强度刺激下,国有和民营物流企业相继或重组转型、加速成长,或关门歇业,隐退于“江湖”。而更多的小型、无竞争力的物流企业的死亡,则把整个物流行业推上整合并购和洗牌的风口。
    可喜的是,洗牌带来的另一个结果就是:外资物流更多地带来了以最新经营理念、供应链管理和信息技术等为代表的真正的“物流”,从而让我国物流产业开始进入了从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蜕变的新时期。这种蜕变主要体现在两大方面:
    一方面,信息化和标准化从无到有。信息化、标准化是推动现代物流的“两个轮子”,信息化和标准化水平的高低是区别现代物流与传统物流的主要标志。10年来,
    中国的专业化物流企业和商业企业
    配送中心渐成气候,一些大型制
    造企业也在物流配送方面有所
    动作。随着物流产业基础市场
    的发育,中国的物流标准化
    工作开始启动。
    另外,近年来,RFID、
    EDI、GPS等信息技术在物流领
    域的应用已为国内广为认同;从
    2009年,一个新的概念又在国内逐渐兴起,即物联网。根据初步测算,未来10年物联网重点应用领域投资可达到4万亿元,产出是8万亿元,带动就业岗位2500万个。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将使物流行业成为最大受益者。
    另一方面,第三方物流迅猛发展。随着现代物流在中国的发展,第三方物流的作用越来越被重视,10年来,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据资料显示:中国3PL企业和员工数量较10年前增加了一倍以上;而将物流服务全部委托给3PL的工业企业比例已由2001年的16%上升到2010年的37%,上升了21个百分比。但数量的增加只是一方面,目前现状是:国内第三方物流企业普遍规模较小、实力较弱、服务功能不全;企业集约化经营优势不明显,规模效益难以实现,只能提供单项或分段的物流服务,物流功能还主要停留在储存、运输和城市配送上,相关的包装、加工、配货等增值服务不多,未形成完整的物流供应链。“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对于已经躲过入世“生死劫”且以振兴的姿态迎来“十二五”发展规划的中国物流业来说,在为沾了入世“开放红利”的光而欣慰的同时,也要冷静的看到今后的10年所面临的巨大挑战,特别是外资物流业的挑战。其最大的挑战仍然是以供应链管理为核心的理念挑战和以信息化为核心的技术挑战。一个最简单的问题和对比摆在面前:经过10年的渗入和扩张,外资物流巨头目前已几乎全部进入了中国市场并正在虎视眈眈、摩拳擦掌,意欲分一杯羹;而可以与之匹敌的中国的物流巨头又在哪里呢?除了人力成本和本土优势,我们的物流企业又比人家具有多大的竞争优势呢?

我要申请开通成为会员
本文标签:
免责声明: 本站所有信息均来自网络和相关会员发布,本站已经过审核,如有发现第三者他人利用各种借口理由和不择手段恶意发布、涉及到您或您单位的肖像及知识产权等其他不便公开的隐私和商业信息时,敬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删除处理。但为此造成的经济或各种纠纷损失本站不负任何责任,特此声明! 本站联系处理方式:图文发送至QQ邮箱: 523138820@qq.com或微信: 523138820,联系手机: 15313206870。

浙公网安备 330603020000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