弯腰屈背拾棉花,是中国农民沿袭数千年的劳动场景。如今,在塔里木棉区,随着采棉机驶向田野,人工采棉的历史正在悄然改写。初冬时节,记者驱车走进世界最大的产棉区新疆塔里木盆地。
在塔里木河畔的阿拉尔垦区,万顷棉田洁白一片。尽管今年各地拾花工紧缺,但兵团农一师三团科技连的农业工人们显得很从容。
科技连职工郝吉明家的107亩棉花,原本需要13个人,用两个多月时间才能摘完,如今仅用大半天就全部采收完毕。科技连副连长张乐说,800人的工作量,现在只需一台采收机就可以胜任,采出的棉花不仅杂质少,还大大缩短了采收季节。
据张乐介绍,在推广采棉机之前,每到采棉期,兵团农一师各团场的机关、医院、学校都要停工停课,机关干部、中小学生甚至医务人员都要到地里采摘棉花,抢在老天“变脸”前结束收获季节。按照一个劳动力每天采摘60千克棉花的工作量,每个采花工每天至少需要弯腰上万次。
如今,阿拉尔垦区有近三分之一的棉田都靠机械采摘,三秋时节,人们不用再为拾棉花停工停课。利用机械还降低了采棉成本。据张乐测算,使用采棉机每千克的费用近0.6元,不到人工采摘的1/3。
塔里木盆地是世界最干旱的区域之一,水资源不足是制约当地农业生产的最大难题。在采棉机大面积推广的同时,飞机撒药、膜下滴灌等技术不断普及,推动当地棉花增产、棉农增收。
如今,在阿拉尔垦区,人在千里之外,通过电脑智能控制系统,用手机就可遥控灌溉棉田;日夜工作的农田监测信息系统,实时监控水、盐指标,施什么肥、打何种药,缺什么就补什么。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现代化农场建设,已成为中国农业现代化的样板之一。
正是看到了这种生产潜力,新疆不断提高补贴,推广膜下滴灌这种高新节水技术。借助政府的补贴,今年,库尔勒市种棉大户赵永生把自家112亩棉田全部改成膜下滴灌的模式。这种灌溉方式将传统的“漫灌式浇地”变为“直接浇作物”,产量比普通棉田高出30%以上。
赵永生说,以前给棉花浇一遍水,每亩要用180立方米水,采用新的灌溉方式,每亩只需不到100立方米水。更令他振奋的是,滴灌技术可以直接增产:原先每亩不到200千克籽棉的低产田,现在平均籽棉产量达300多千克。棉花单产的提高,让他当年便收回了全部投入。赵永生告诉记者,高科技加上好价格,今年纯收入能达10多万元。
科技帮助棉农不断挖掘棉花生产潜力,而不是靠单一扩大种植面积来增加产量,有利于棉农规避棉花比重过大市场波动的风险,也有利于改变当地农业种植结构单一的现状。
发生在塔里木棉区的这一切,足以诠释新疆棉花高产的“神话”。近年来,新疆在中国率先推广地膜种植、高密度栽培、膜下节水滴灌等多项重大技术,使新疆连续多年在中国稳坐棉花总产和单产的头把交椅,棉花产量占到全世界的1/9、中国的1/3。
来源: 中国纺织网
相关资讯
- 2024纺织行业绿色发展劳动竞赛复审结果公示
-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
- 工信部印发2024年度国家工业节能诊断服务任务,并发布《纺织行业节能诊断服务指南》
- 陈大鹏:传承理想与信念 传递责任和使命
- 中国纺联会长孙瑞哲:以开放开源汇时尚大美,以新质新力开锦绣新篇
- 李强总理在新疆调研,走访昌吉溢达纺织等企业了解情况
- 李强对做好地方金融工作作出重要批示强调: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 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
- 2024(第七届)物流与供应链诚信创新大会暨天津(东疆)网络货运平台发展大会在天津召开
- 中国已成为全球数字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
- 奋进新时代 共建大枢纽 2024年西安市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工作会召开
- 中国(合肥)服装原创设计基地开街
- 中国纺联会长孙瑞哲:稳中求进谋发展,固本兴新创未来
资讯排行
- 广州白马:五星级商品交易市场的领跑之道
- 绿色贸易成国际社会关注焦点 中国绿色贸易发展成效明显
- 同频国际,2024中国纺织品服装贸易展览会(纽约)启幕
- 青岛国际时装周:中国职业装创新研发平台引领潮流,展现职业新风貌与行业前瞻
- 李强对做好地方金融工作作出重要批示强调: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 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
- 红棉国际时装周|让中国设计师品牌不再“独立”
- 封面故事|博洋服饰集团:你的创业梦,便是集团的未来
- 新质科技掀牛仔“绿”潮,行业首创靛蓝回用系统震撼发布
- 何黎明:深耕产业场景 构建物流与供应链金融服务供给新生态 为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做出应有贡献
- 2024河南时尚周开幕,叫响全民时尚季
- 新质科技掀牛仔“绿”潮,行业首创靛蓝回用系统震撼发布
- 工信部印发2024年度国家工业节能诊断服务任务,并发布《纺织行业节能诊断服务指南》
- 纺织服装企业走出去!极具吸引力的非洲投资目的地——埃及
- 全国39个铁路物流中心全部挂牌成立
- 陈大鹏:传承理想与信念 传递责任和使命